蔡興雨,信息公司軟件研發中心技術員。
座右銘:人生萬事須自為,跬步江山即寥廓。
2022年7月,剛大學畢業的我有幸入職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,同年被納入集團公司“青藍工程”庫員工。今年我和師傅周冉被評為集團公司2024年“青藍工程”優秀師徒。2年時間,我不斷提升自己,從一名職場“小白”蛻變成長為一名軟件需求及實施技術員。
蔡興雨(右)與師傅周冉交流探討數字技術
在進入信息公司的第一場青年員工座談會上,前輩的一句話讓我至今記憶猶新——“思想上缺鈣,行動上就會乏力。”在這一思想的感染下,我努力學習技能和專業知識,在工作之余,積極參加上級單位組織的各項志愿服務活動。
記得剛參加工作的第二個月,全國便爆發了新一輪疫情,集團公司迅速組織成立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小分隊,我毫不猶豫報名加入。期間,我協助單位所在社區進行信息登記、物資配送、秩序維護等,盡管工作任務繁重且面臨感染風險,但卻從未想過退縮,一直堅守到疫情解封。
在志愿服務活動中,我看到了很多黨員沖鋒陷陣的感人事跡。于是,試用期結束后,我第一時間提交了入黨申請書,積極向黨組織靠攏。同時積極參加省交通運輸廳職工運動會、“萬橋飛架”文藝匯演以及交建集團十周年文藝匯演等活動,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實有“料”。
學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。工作之余,我利用碎片時間學習專業知識,考取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證書,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。在工作崗位上,我虛心向師傅請教,向同事學習,不放過每一次提升自己的機會。
去年9月,參與開發的“一個基于物聯網+BIM技術的智慧梁場綜合管理平臺”,如何將信息技術與智能液壓模板、智能蒸養以及智能張拉壓漿等T梁生產環節嫁接成為擋在軟件開發過程中的“攔路虎”。
這一問題當時在貴州幾乎為空白,沒有可供參考借鑒的案例,對于沒有工程專業背景的我來說,更是難上加難。為了跨過這一道“關卡”,我主動到施工一線駐扎學習,從最基礎的鋼筋綁扎、混凝土澆筑等方面開始。“請問智能液壓模板的自動開合是怎樣實現的?智能蒸養比起傳統養生能夠節約多少時間?”多學多問,就這樣一點一滴積累,我逐漸對智慧梁場的生產運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,也為團隊如期完成系統的開發上線運行貢獻了自己的智慧。
蔡興雨(左一)正在開展技術培訓
由于崗位性質原因,需要頻繁出差。起初,心中難免有些忐忑,主要原因是害怕與不同的人打交道,加之工作經驗不足,在與內行人交流起來有些膽怯。
為改變這一狀況,我努力克服心理障礙,不斷積累工作經驗,認真對待每一次軟件平臺系統培訓,很快便適應了新環境。入職兩年多以來,我走遍了六安、納晴、河荔、貴平、道武、奉建、鹿峰等在建項目以及部分營運項目,正是一步一個腳印,我的工作開展也逐漸變得心應手。
截至目前,我主要參與的“智慧六安”“基于物聯網+BIM技術的智慧梁場管理平臺”以及由我主要負責的“安全隱患上報系統”等項目,成功取得軟件著作權,目前正在申請專利。想到自己參與的一項項工作開花結果,內心充滿了激動和成就感,對未來的工作也充滿了信心。
我深信,路雖遠,行則將至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將一如既往地專研信息技術,不斷積累工作經驗,深挖客戶需求,做好系統培訓工作,積極推廣公司開發的眾多信息化平臺,當好公司軟件研發及應用的“服務員”,為數字路橋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