團結、務實、創新、責任
是厚植在企業發展中的文化烙印
忠誠、專業、實干、慎行
是鐫刻在時代征程上的路橋基因
?崢嶸30余載?傳承固本
幸福路橋?筑夢前行
今天
【“橋”見榜樣】專欄
帶您一起走進
小人物·大故事
本期關鍵詞:實干
楊勝信,今年57歲,現為貴平18標項目工程管理部的一員,工友們都親切地稱他為“老哥子”。自參加工作以來,楊勝信參與了貴遵、貴新、崇遵、鎮勝、水盤、平羅、息黔、三獨、重遵擴容、六安、貴平等10多條高速公路的建設,積累了豐富的施工經驗。
楊勝信出生在思南縣涼水井鎮一個叫“南盆坡”的小山村,年輕時由于家庭貧寒未完成學業,初中讀完后就到工地現場成為一名吊裝工人。在吊裝工作中,憑借著對技術的熱愛與鉆研,成功攻克了T梁吊裝和T梁橫移的施工難題。
2003年,楊勝信從一名工人轉為路橋集團職工,由于學歷較低,很多專業知識對他來說都是從未接觸過的領域,但他并未因此放棄提升自己,而是利用休息時間自學測量放樣技術、手繪施工圖、電腦打字、各種辦公軟件及CAD制圖等,不斷提升技能,逐步熟練運用,精通CAD、卡西歐等軟件,在很多技巧方面比年輕人還要鉆研得深入、透徹,刻苦專研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他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。
檢查巖錨的預應力
2022年6月,楊勝信調入貴平18標參與拉密河特大橋的建設。大橋施工前期,他積極參與纜索吊裝系統的設計,每日加班出圖,對每個部位的桿件和尺寸了如指掌,經過對錨定、索搭、重載橫移系統等方案進行反復討論,經歷了九個版本的反復修改后,圖紙和方案最終成功通過評審。
現場施工開始,“老哥子”的戰場也隨之轉移,拉密河特大橋的施工現場總能見到他忙碌的身影。
面對復雜多變的地質條件、場地狹小限制、拱肋節段質量大、起吊蕩移角度大、索鞍滑道橫移摩擦系數大、吊裝精度高等“卡脖子”問題,每天清晨,工地上最早出現的總是楊勝信的身影。他監督指導錨定、主塔和纜索施工,生怕出現任何錯誤,給后續工程施工留下隱患。
楊勝信(右一?)正在施工現場和技術員、工人商討施工細節
在他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,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大大小小的施工計劃和遇到的施工難題,隨時翻看提醒自己及時處理。盡管他已經57歲了,他爬上73米高的主塔次數比誰都多,上午一趟,下午一趟,一待就是半天。在每一項施工作業中,他都率先垂范,親力親為,全力以赴,從螺栓大小到桿件尺寸,他都堅持親自測量,一旦發現問題就立即要求班組整改,確保不留任何安全隱患,牢牢把控每一個關鍵環節。
2024年1月,拉密河特大橋迎來了首段拱肋節段吊裝。當天,“老哥子”早早地到了施工現場,對錨定區、索塔、卷揚機、螺栓等進行了全面仔細地排查?!拔覀兊浆F場的時候他已經把所有設備都檢查了一遍?!爆F場技術員說道。
“在我們排查的過程中,他也一直在對講機里反復叮囑需要注意的地方。”這種嚴謹細致、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影響著身邊的每一位同事。1月16日,拉密河特大橋順利完成了首段拱肋節段吊裝,那一刻,“老哥子”臉上的愁容終于舒展開了。
在施工過程中,楊勝信不斷總結提煉,提出了20余項“四新技術”輔助施工及創新“工藝工法”,解決了拉密河特大橋不對稱吊裝、重載橫移等施工難題,通過合理協調設備和施工順序,有效縮短了纜索吊裝系統的安裝周期,為項目節約了設備、人力投入成本費用,他的嚴謹和努力,保障了拉密河特大橋的纜索吊裝施工得以有序推進。
歷經14個月,克服艱難險阻,打通高山阻隔,5月10日,伴隨著最后一節拱肋成功嵌入,拉密河特大橋鋼管拱肋順利合龍。
“在這里工作的每一天,我都傾注了全部的心血與熱情!”當拉密河特大橋合龍時,“老哥子”激動地說道。
勤勤懇懇,殫精竭慮,腳踏實地,是同事們對“老哥子”最深刻的印象。楊勝信的勵志故事和實干精神不僅感染著一個又一個路橋建設者,也是無數貴州高速公路建設者的一個縮影。